中国农业大学生物育种强基班在大杨树镇开展调研活动

发布日期2023-08-30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农学院

       守望北疆心向党,兴安岭上石榴红。大杨树镇位于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东南部,素有“大兴安岭的商海码头”“北国第一镇”之美誉,是大兴安岭与松嫩平原交汇处的一颗璀璨明珠。为贯彻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在服务乡村振兴中解民生、治学问”的号召,中国农业大学21级、22级生物育种强基班师生走入大杨树镇,从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方面开展调研,立志于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贡献青春力量。

       8月29日,中国农业大学师生在多布库尔猎民村、大杨树镇基层党建和乡村振兴办公室、利农农机有限责任公司进行了访谈调研。大杨树镇丰厚的民族文化、切实的扶贫政策、积极的创业氛围给不同小组的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昔时奥伦今犹在,青山依旧笑鹿颜——多布库尔猎民村

       多布库尔猎民村是鄂伦春自治旗七个猎民村之一,自然风光秀美、历史文化悠久、民俗风情浓郁、人文遗迹丰富。至今仍然保留着最传统、最完整的游牧生产生活方式。

       产业组:我们在负责人的带领下走进了“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多布库尔猎民村。其发展方向为构建以旅游产业、农业产业为支柱,以延伸的配套产业为驱动的“2+N”产业体系。猎民村特色农产品包括贝尔情纯紫苏籽油,福禧粮油,荣达红鹿业等,其中原料包含多个大杨树镇主要种植作物与养殖动物,充分发挥了当地的主产业资源利用价值。为推动特色产业发展,猎民村建成了以鄂伦春民俗文化和休闲度假为主题的猎人部落旅游景区。这里有酷似民族传统“仙人柱”形状的民宿,有清澈的河水与沙滩烧烤,有民族风情浓厚的射箭场和跑马场。对于景区目前产业发展现状,我们提出了一些可能利于当地的想法。一方面,可以依靠猎民村党群服务中心的文创宣传模式创造出猎民村独特的宣传吉祥物,利用当地的民族文化与历史底蕴开创文创产业;另一方面,可以依靠政府提供平台,改进宣传模式,以增强猎民村在周边地区的知名度,以吸引更多商户投资。

       人才组:猎民村是我们今天的第一站,下车之后受到了书记的热情接待,在党建活动中心,陈列着关于猎民村历史的介绍,历史上的的猎民村就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地方。而现在,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展,猎民村建成了旅游景区,吸纳了很多优秀的大学生返乡,政府会给予回村就业的大学生店铺免租金等资源支持。村里时常举办的丰收节、篝火节等活动和干部们的亲切帮助为村民提供了很强的归属感,隔山隔海回头望,最远最近是家乡,相信随着经济发展和相关政策的实施,激发大家的创业积极性和热情,会有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回到家乡,为家乡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文化组:猎民村深厚的文化底蕴、优美的自然风景,为当地发展旅游业、促进文化振兴带来了一笔宝贵的财富。同时,景区发展的想法新颖、思路清晰,已经打造露营、民宿、赛马、零距离接触特色动物等旅游项目,并将传统民族文化与现代旅游产业有机结合,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民族服饰、建筑与习俗等。在猎民村内,我们身临其境地体验到鄂伦春族独特的民族风情,沉浸在北国瑰丽神奇的自然风光,在感叹大自然造化神奇的同时,也对大杨树镇文旅产业的明天充满了期待。

       生态组:鄂伦春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动植物种类多样,在猎民村我们了解到,近些年来本地对野生动物的狩猎进行严格管控,并收缴了村民的枪械;我们认为这些措施是十分有必要且有效的,通过对野生动物的狩猎管控,既能维护物种数量,同时保障了当地野生动物的多样性;此外,当地设有专门的生活垃圾垃圾箱,垃圾车,当地环保部门宣传工作到位,村民的环保意识较强,养成良好环保习惯,从而形成全民环保的风气,更好的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当地村民使用有机肥而不是化肥、几乎不使用农药,大大减少了对土地资源的破坏。

       组织组:大杨树镇多布库尔猎民村,共60户人,其中49户为团结户,即鄂伦春族与其他民族构建的家庭。总体上猎民村村民少数民族居多,汉族较少。该村党建历史悠久:多布库尔猎民村党群服务中心由党支部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成。猎民村现有党员13人,预备党员2人,党友部委员会3人,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十星“最强党支部”。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领导大家学习党课,参与各种党建活动,并产出多样的文创产品和工艺品。村委会构成方面,村委会现有5个委员,常驻村委员有4人。以村书记为主,驻村工作队为辅,上下沟通协调开展村子各项建设。村委会选举为全村人民主投票。在村委会内工作的汉族人基本为外地调派。民族政策方面,对于鄂伦春族,在下山定居前期国家有倾斜的政策支持,但随民族融合,倾斜政策也逐步取消。村委会也单独或联合北极星义工协会组织各样的活动,如篝火节、庆丰收节、旅游节、文化艺术季、冰雪节等,以便更好地建设和宣传村子。同时鄂伦春宣传部、民间组织、博物馆等也记录了流失的鄂伦春族文化。村子管理方面,村委会建设了网络基层管理平台,发布重大事项和通知,同时进行村民的积分管理。

多布库尔猎民村党群工作室工作人员向同学们介绍猎民村的民族文化

基层党建铸堡垒,乡村振兴谱新篇——大杨树镇基层党建和乡村振兴办公室

       近年来,大杨树镇党建办公室认真贯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有效路径。大杨树镇乡村振兴办公室主要服务于脱贫人口,组织开展“三保障”,保障居民的饮食、教育、医疗。

       产业组:据相关人员介绍,该镇乡村振兴办公室主要服务于脱贫户和监测户,不仅完成了“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的脱贫政策要求,而且贯彻落实了“五大核心”。政府将脱贫户分为有劳动能力和无劳动能力两类,并针对这两类人群制定了相应的产业振兴方案,完善了教育医疗饮水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大杨树镇产业振兴发展蒸蒸日上。

       人才组: 大杨树镇党建办公室2018年开始定期举办“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农产品大集”,以购买帮助十三个贫困村脱贫,累计帮助脱贫户销售近三百万元。党建办公室加强本土人才培养,团委在旗里或市里统一进行人才培训,积极争取基层妇联的培训名额。通过西部计划志愿者等政策,在服务期内为返乡人才提供相应补贴,着重吸引服务“三农”紧缺人才。党建办公室构建引才育才体系、完善留才用才制度,着力在人才“引”“育”“用”“留”等方面创新突破。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魂”之所在。我们需要深入基层了解祖国农业农村现状,立足于现代农业实际,为人民谋福利。

       文化组:目前大杨树镇完成脱贫攻坚尚不数岁,旅游业迅速崛起。大杨树镇具有极优的自然地理优势与人文民族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前景可观。大杨树镇政府大力宣传猎民村,桥南村等旅游景点,为其设置专向性自媒体工作队、驻村干部以进行宣传。目前,鄂伦春旗方面已经建立了联动式的旅游业,自阿里河开始,中至大杨树,终于诺敏镇,以三合一的方式灵活有效地带动了当地旅游业。在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大杨树镇定能在文化振兴的路上稳稳地迈出这一步,播下振兴的种子。

       生态组:我们在大杨树镇政府的乡村振兴办公室了解到,本地林草部门在村中设立生态护林员等岗位,同时大杨树镇林地生态保护较为严格,禁止过度开垦林地,通过卫星拍摄对耕地面积对进行监管。此外,对于山上的中草药等野生资源保护严格。在居民生活的区域,将生活垃圾扔到小垃圾箱后,先由村定点收集,再由市政统一处理。当地的生态环境治理情况良好,对林草、药用植被等自然资源保护的重视,保障了鄂伦春地区丰富自然资源的完整性,也反映了当地生态治理政策和实操的科学性。

       组织组: 基建办公室当前组织结构4名公务员、2个事业编、3个公益岗、3个从事社区街道的人员、1个社区借调人员。其中少数民族(包括蒙古族、满族、鄂伦春族)参与组织,实行蒙汉兼通,基建组织的少数民族比例接近50%,有利于民族团结。我们听负责扶贫工作的刘主任介绍了扶贫相关情况。谈起一达标二不愁三保障,刘主任一说就停不下来,给我们介绍各种扶贫的情况。可以看出,刘主任特别关心大杨树镇的脱贫人口,特别关注大杨树镇的扶贫事业。

同学正在向基建办公室工作人员提问

筚路蓝缕展鸿图,利析秋毫勇争先——利农农机有限责任公司

       鄂伦春自治旗利农农机有限责任公司致力于为鄂伦春自治旗及周边地区的农民提供高效、可靠的农机产品和服务,帮助农民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产业组:利农农具厂因地制宜开发适宜在东北地区使用的农机农具,并预备置换至产业园区,建设现代化厂房,促进大杨树镇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发展。据了解,该厂每年研发投入60~70万,占利润的三分之一。李云峰总经理提到该厂目前只有32个员工、4个研发岗,需要更多的专业人才提供技术支持。发展农机产业并不是一条一帆风顺的道路,需要以刻苦钻研的精神长期坚持探索。

       人才组:利农农机公司总经理李云峰接受了我们的采访—李云峰,利农农机有限公司总经理,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专业,回乡自主创业,成立利农农机有限公司。

能先简单介绍一下企业的经营情况吗?    

       我们主要经营的是整地机,一台的成本是四万左右,目前企业有大约三十几名员工,我们目前以创新为主要的发展方向,公司有二十多项属于我们自己的专利,一年的研发投入大约占总利润的三分之一。我们公司的经营理念就是两个字,服务,每出售一台机器,就是出售一份服务,这也是我本人一直奉行的理念。

您是农业相关专业毕业的吗?又是什么契机让您想回乡创业呢?

       在我大二的时候,当时内蒙组织一个内蒙经济论坛,我在那里当志愿者,给大伙倒倒水,维持一下秩序。当时是有几个太平洋建设集团的领导在讲课。我在这站着听,他们那些人特别厉害,我听了以后热血沸腾,我就决定了,我说我毕业以后一定要创业。一路走来一直到今天,回头一看那些走过来的,都是自己的财富。

那对于想创业的大学生,您有什么建议吗?

       这件事必须得理智对待。我感觉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创业。能考到我们的中国农业大学,说明大家都非常优秀,以后可能有些人要走专业研究的路,有的要考研,有的要考公务员。你们现在都应该有笃定的坚持的方向。

       以后再回头看的时候,你所有的经历都是一种财富,不管是成还是不成。即使是做这个事失败了,但是这些过程你都经历了,你就成长了。看到你们的时候,我就从心里觉得,年轻是什么也换不来的,真的。我祝愿大伙儿每一个人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无论是你选择什么方向,都能坚持走下去。

       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是基本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人才振兴是实现乡村稳、农业兴的主要因素。通过今天的调研与采访,我们深深感受到,作为农科学子,一定要有深厚的爱农情怀,继承乡村振兴工作者的优秀经验,为祖国的乡村振兴事业贡献青年力量。

       文化组:走进利民农具厂,伴着讲解,我们深深折服于李云峰董事长创造并践行的企业文化。面对当地人才资源的匮乏,李云峰董事长秉承着着“土专家精神”,带领员工攻坚克难,训练员工成为样样精通的“土专家”,为发展积累了一笔财富;面对创业初期资金的紧缺,李云峰董事长坚持将“好钢用在刀刃上”,在产品的关键部位严选高质量材料,既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又节约了成本;面对冷酷无情的市场竞争,李云峰董事长将人情味融入到他的产品与服务当中,坚持为客户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培养了客户的黏性。

在发展的道路上,利民农具厂一步步成长,制定明确的目标,化挫折为动力,终于达到了目前的成就。我们相信,在这种优良的企业文化指导下,利民农具厂必然能够创造新的辉煌!

       生态组:在负责人李云峰先生的细致讲解下,我们了解到鄂伦春地区相较东北其他地区降水较多,黑土地土层较深,要着重保护;同时根据地形、种植作物的不同,需要因地制宜,科学地选取不同耕种方法,例如梯田不能上下打垄,应该横向打垄以防止水土流失。我们还了解到鄂伦春地区以农业为主要产业,因此生态治理的重心其实就在农业本身上,针对本地特点,关键在于保护黑土地资源和防治水土流失,而通过李先生的细致讲解,我们也了解到了科学的耕种方法,从而更好地应对以上问题。

       组织组:李总性格很憨厚,给我们细致的介绍他的公司。在我们快离开时,他谈到了他的创业经历。从大学毕业,决心创业,到现在已经多年过去了。多年的辛苦,李总只是一句话带过。我们明白了创业需要下定决心,这不是一条容易的道路。

同学们认真聆听农利农机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介绍厂区概况

       一天的行程很快过去,但大杨树镇乡村振兴工作的总结与经验、困难与挑战在所有组员的脑海中萦绕不散。积跬步而成千里,汇小流而成江海,我们将不断消化今天的所见所闻所悟所想,为自己的成长攫取营养,为大杨树镇的发展攒聚力量!

中国农业大学师生与大杨树镇政府工作人员合照

编辑:强基212、强基222

 审核:张远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