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团学】关于开展2024年中国农业大学“三农发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引领广大农科学子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学生重要回信精神,充分展现农科学子“知农爱农,强农兴农”的责任担当,引导广大农科学子争做乡村振兴的青年先锋,在校团委的统一安排下,农学院决定开展2024年“三农发展”暑期社会实践特色项目。现将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聚焦三农发展 助力乡村振兴
二、活动时间
2024年6月-9月
三、参加对象
中国农业大学全日制在读本科生、研究生
四、实践小队组建要求
(一)组队方式:自由组队,可跨院组队。
(二)小队人员:每支小队总人数不少于5名且不多于10名(含队长),每支小队需有1名校内指导教师。
(三)实践时间:不得少于7天。
(四)实践形式:须全员线下完成。
五、实践内容
本项目要求各小队完成下述所有必做项目和至少1项选做项目。
(一)必做项目
1. 宣讲好党的二十大精神,解读好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核心内涵。要求实践小队提交1份团队学习记录和2张宣讲过程性精选照片。
2. 开展好乡村振兴专题问卷调查及调研,走进乡土深处,助力乡村振兴。要求各实践小队完成调研问卷不少于15份和1份基于问卷结果形成的不少于5000字的调研报告,同时提交问卷记录原始材料并进行电子化录入工作。
(二)选做项目
1.洞察农业生产现状,坚守国家粮食安全
鼓励各实践小队走入调研地农业生产活动第一线,深入了解其发展规模、成果收获等现状及其所具生产效益、经济效益、安全效益等。要求实践小队调研实践地小麦、玉米、大豆、稻谷等粮油作物种植面积、种植模式、单位面积产量等,绘制分布示意图1份,同时提交1份整理后不少于800字的实践地农业生产调研过程实录总结。
2.夯实脱贫攻坚成效,筑牢规模性返贫防线
鼓励各实践小队对实践地区域脱贫攻坚成果情况(包括脱贫人口或低收入人口生活现状,返贫风险分析等)开展调研,了解实践地为保持已取得的脱贫成果采用的监测机制、防止返贫帮扶政策。要求实践小队提交1份不少于800字的有关上述内容的调研过程实录总结和不少于3000字的完整调研报告。
3.打牢科技强农根基,支撑现代农业发展
鼓励各实践小队通过问卷和访谈调研等方式,充分了解实践地农业发展中高水平农业科技的应用现状;因地制宜将科研成果、研究项目与实践地实际情况相匹配,探索推广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如提升耕地力、筛选优异种质、推广适用农机等)的有效途径;联系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在当地发展基础上开展高新生产种植技术(如农业生产管理技术、农事废弃物堆肥技术、节水增效栽培技术等)的示范推广实践。要求实践小队撰写1份不少于3000字的实践地高水平农业生产技术应用情况的调研报告或1份不少于3000字的实践地因地制宜推广发展高水平农业新技术的可行性分析方案。
4.保护农业资源环境,推动农业绿色转型
鼓励小组通过查阅地方志、走访调研等形式了解农业生产对当地资源环境的影响,调研当地农药用量、粪肥还田、秸秆利用、水生生物资源养护等重要生态信息;如有可能,可同时进行绿色生产种植技术的宣传宣讲(如多级循环利用、立体多层开发、绿色防控技术等)。要求实践小队提交1份不少于3000字的实践地农业资源环境状况调研报告或1份不少于3000字的实践地生态循环农业优秀示范案例。
5.全链推进乡村产业,拓宽渠道助农增收
鼓励各实践小队对实践地主要产业链和特色产业进行走访了解,通过实地参观、访谈等方式掌握当地产业需求与特色,在此基础上围绕乡村旅游发展、休闲农业、特色农产品营销等业态成立创新创业项目小组。要求实践小队通过实践调研启发思路,提交1份不少于3000字的助农增收商业计划书。
6.提升乡村文明治理,建设宜居和美乡村
鼓励各实践小队调研当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在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进行乡村文化建设活动(如联合民俗团等组织举办文化下乡活动、举办乡风文明评比活动、组织“村BA”、村超、村晚等群众性文体活动、发挥小队优势开展文化下乡活动等)。要求实践小队提交1份不少于1000字的活动策划书、1篇活动新闻、2张活动精选照片及1个2-3分钟活动精彩集锦视频。
7.探索土地管理利用,激发乡村改革活力
小队应当调研实践地土地承包和流转情况,通过问卷和访谈调研了解农村宅基地制度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要求实践小队提交1份不少于3000字的实践地土地改革发展报告。
8.调研乡村人才队伍,健全发展保障体系
鼓励小队通过访谈调研调查当地乡村振兴人才现状(如大学生村官任职情况、选调生在乡村扎根情况,医学、教师等专业人才引进和“留住”的具体政策和情况);调查人才引进为农户及乡村带来的各方效益,在此基础上深挖实践地中极具典型意义的乡村振兴人才故事。要求实践小队提交1篇不少于2000字的乡村振兴人才深度专访文章和1个3-5分钟的人物纪录片或人才宣传视频。
(三)特色项目
各实践小队可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自愿开展其他形式服务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农事劳作志愿服务、科技推广、留守儿童帮扶支教等。完成特色项目的实践小队需将相关记录(文字材料、视频等)和实践地开具的实习/服务证明等(如有)汇集并上交。
六、工作安排
(一)立项申报(6月14日-6月20日)
各实践小队需结合《2024年中国农业大学“三农发展”暑期社会实践要求》认真制定实践计划,填写《2024年暑期社会实践立项申报书》、《2024年暑期社会实践立项信息表》、《安全责任书》(每份责任书由小队成员及成员家长手签,汇总全部成员责任书后扫描合并成一个PDF文件,手签纸质版回收待后续通知),并于6月20日14:00前以压缩包的形式发送至邮箱cabshsj2024@163.com。各文件按附件下方说明命名,压缩包及邮件主题统一以“三农发展+项目负责人姓名+联系方式”命名。
(二)立项审核(6月21日-6月23日)
农学院团委将组织相关专家对所有申报本专项的实践小队进行立项审核,并将审核结果于6月23日前公示于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官网。
(三)行前准备
后续校团委将在东区公三招聘大厅召开本年度暑期社会实践行前动员暨队长培训会,为所有立项通过小队开展必要培训,具体时间地点在立项结果公示后向小队负责人通知。会后将组织相关团队项目领取队旗、队服等实践物资,为团队项目成员购买人身保险。
(四)实践出行(7月-8月)
各小队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按计划到实践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农学院团委将委派专人与各团队进行定期接洽,了解实践进展状况并做安全提醒。实践小队应按实践要求做好过程性影像留存、新闻稿撰写、地方媒体联络等宣传工作。
(五)结项与评奖评优(9月-10月)
秋季学期开学后,各实践小队需参照《2024年中国农业大学“三农发展”暑期社会实践要求》提交结项材料,农学院团委将对所有实践小队提交的结项材料进行审核,组织符合基本要求的实践小队进行结项考核答辩,择优评选2024年中国农业大学“三农发展”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小队,农学院将对部分优秀小队给予奖励报销额度(1000~2000元不等)并推荐至校团委,同时依托“2024年全国农科学子联合实践行动”开展全国范围内的评优工作。结项时间及具体安排待后续通知。
七、其他事项
1.安全保障:各实践团队务必将安全放在第一位,做好安全保障工作,建立应对疫情、汛期等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加强防范措施,确保实践活动安全平稳有序进行。校团委将统一为团队实践成员购买保险,请务必在填写信息时填报准确的身份证号与实践时间。
2.学分认定:无需在教务系统选课,通过结项后农学院将统一上报学分名单至校团委及本科生院。
3.学术规范:相同的实践内容不得在校团委“一院一品”特色实践专项和学校各部门组织的其他专项间兼报。提交的最终结项材料必须原创、真实,如若抄袭、作假,一经查实则取消项目及团队所有成员结项和评奖评优资格。
4.未尽事宜将另行通知,请及时关注。
联系人:张馨丹
联系电话:18139899653
共青团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委员会
2024年6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