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研究生全英文课程《现代作物学-栽培耕作与生理》圆满收官

发布日期2024-06-14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农学院

为了进一步提升我院博士研究生全英文课程授课水平、提升学生的国际化视野,由农学院“作物遗传改良与分子育种创新引智基地”111引智项目支持的博士研究生全英文课程《现代作物学-栽培耕作与生理》于2024年6月3日—6月7日在中国农业大学西校区顺利进行。

《现代作物学-栽培耕作与生理》课程综合考虑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和生理学研究方向博士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和基础背景,参考欧洲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该课程由我院尹小刚副教授牵头负责,联合丹麦奥胡斯大学农业生态系Jørgen E. Olesen教授及其团队的Mathias N. Andersen教授、Kiril Manevski博士共同授课。课程于旧教287教室进行线下授课。


四位老师为学生授课

《现代作物学-栽培耕作与生理》课程主要讲授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学科的国际研究前沿和研究热点,主要包括1)农业绿色可持续下的作物生产系统水氮高效利用机理机制研究的方法技术体系;2)以作物表型、数字农业和精准农业为主的智慧农业国际前沿发展;3)作物生产对高温干旱等逆境响应及作物耐逆的基因编辑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等三方面的专业知识内容。此外,课程结合定位试验案例深度剖析试验数据管理、分析及作物-土壤系统水氮循环案例实践、英语科技论文写作训练等方面的相关内容。该课程将课前预习、专题学术报告、随堂练习、Journal Club研讨、模拟辩论和课堂调研等多元教学方式有机结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有效地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课堂讨论交流氛围活跃,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研究生进行文献交流与模拟辩论

本课程不仅使学生们体验到原汁原味的国际最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而且扩展了学生的国际视野和眼界,有效提高了他们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同时为同学们解决农业发展所面临的复杂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当堂指导研究生随堂练习

该课程的顺利举行也有力地提升了我院作物学与生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的国际化水平,对我院研究生全英文课程建设改革提供参考。


研究生与外教交流探讨学术问题




【外教简历

Jorgen E. Olesen,丹麦奥胡斯大学(Aarhus University)教授,现任奥胡斯大学农业生态系主任。主要从事气候变化与农业绿色生产相关的教学科研工作,涵盖了从地方到全球尺度的农业碳氮循环实验与建模研究,是国际公认的农业应对气候变化、土壤固碳与温室气体减排方面的知名专家。他曾作为主要作者参与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二工作组报告的编写,并参与了多个政府委员会和理事会工作,包括气候变化政策和道德委员会等,在Nature Climate Change, Nature Plants,Global Change Biology和Field Crops Research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连续多年入学科睿唯安(Clarivate)全球高被引学者。


文字:尹小刚

图片:郗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