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农学院陈绍江教授团队、段留生教授团队荣获第十三届大北农科技奖特等奖

发布日期2025-04-21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农学院

4月18日-19日,第十三届大北农科技奖颁奖大会暨中关村全球农业科技创新论坛在京隆重举行。农学院陈绍江教授主持完成的“跨作物单倍体育种技术体系创建”项目,段留生教授主持完成的“新型生物调节剂冠菌素”项目荣获特等奖。

项目名称:跨作物单倍体育种技术体系创建

主要完成人:陈绍江、刘晨旭、钟裕、祁晓龙、陈宝剑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农业大学


陈绍江教授(左2)和团队主要成员

纯系是作物育种的重要基础,传统方法需要多代连续自交才能获得纯系,而单倍体育种仅需2代,可大幅加快育种进程。项目团队经过长期持续攻关,已在玉米单倍体技术上取得突破并得到广泛应用,该技术已成为玉米育种的核心技术。为进一步拓展至更多作物,获奖项目在克隆玉米单倍体诱导关键基因ZmPLA1和ZmDMP的基础上,通过挖掘不同作物的同源基因,成功创制出涵盖小麦、番茄等单子叶和双子叶作物的单倍体诱导系,为作物单倍体育种开辟了新的路径;开发的RUBY等单倍体鉴别技术具有通用性强、精准度高,可实现跨作物单倍体可视化高效鉴别;同步构建的单倍体加倍方法可快速高效创制DH纯系。项目攻克了该技术的关键难点,创建了以诱导基因驱动的跨作物单倍体育种技术体系。目前,成果已拓展至粮、棉、油、蔬、果等十余种主要作物,并在二十余家企事业单位应用,为种业振兴提供了新的关键技术支撑。





小麦、番茄单倍体诱导系

项目名称:新型生物调节剂冠菌素

主要完成人:段留生,姜峰,谭伟明,何其明,李召虎,任丹,周于毅,于春欣,张明才,杜明伟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农业大学,成都新朝阳作物科学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农学院

段留生(左3)、陈绍江(右2)

干旱、低温、盐渍等逆境严重影响植物生长发育,是农作物产量主要限制因素,现有产品和技术难以满足生产需求。冠菌素作为新型植物抗逆生物制剂,在诱导作物抵抗逆境胁迫、稳产高产方面具有独特作用,但由于野生菌株常温发酵产量极低未能实现工业化生产和农业应用。项目历时20余年,取得了多项原始创新,突破冠菌素高产工程菌株构建、高效发酵提取工艺建立、新作用机制发掘和田间系统应用等关键技术,全球首次实现了冠菌素产业化生产,获得原药和制剂的农药登记,在新疆、四川、江苏等地大面积推广应用,为农业抗逆增产提供了高效生物解决方案。

农学院臧华栋教授主持完成的“绿色种植制度”项目获青年科技创新奖王建华教授、金危危教授参与完成的“玉米新型育繁技术创新及应用”项目获一等奖杜明伟教授参与完成的“优质抗病棉花品种新陆中67号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体系创建与应用”获二等奖,“跨作物单倍体育种技术体系创建”被选为获奖代表性成果进行大会报告。

大北农科技奖设立26年来,始终秉持“强农报国”的时代使命,致力于推动我国大农业科技创新,作为我国重要的社会办奖奖项之一,为推动大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大农业产业发展作出了贡献。据悉,本次大北农科技奖经严格的评审流程,从680项参评成果中评选出73项,其中特等奖5项。近800位行业科学家、领袖及政企代表参加此次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