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院赖锦盛教授荣获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
2023年5月30日,在第七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到来之际,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颁发。我院赖锦盛教授荣获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
赖锦盛教授围绕我国玉米产业中实际问题,特别是我国农业生物育种领域关键“卡脖子”技术研发的重大国家需求,在玉米基因组学和胚乳发育基础研究、基因编辑底盘技术研发、转基因抗虫耐除草剂玉米转化体研发、玉米智能核不育制种技术等领域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
1、在玉米基因组学和胚乳发育基础研究上取得系列突破:作为玉米界首个973项目的首席科学家,发表一系列高水平原创性文章,是国际玉米基因组学和胚乳发育领域代表性学者。作为国家玉米改良中心主任带领我国玉米基础研究团队发展,近年来整体实力跃居国际第一方阵。
2、挖掘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编辑底盘工具,攻克“卡脖子”难题:基因编辑技术的核心底盘技术专利Cas9、Cas12a等被美国垄断。赖锦盛教授发掘出自主知识产权的底盘工具Cas12i和Cas12j,于2022年获得中国、中国香港地区专利授权,2023年1月获日本专利授权,并许可山东舜丰生物和美国农业基因编辑头部企业INARI公司,打破了国外基因编辑底盘技术的垄断。
3、培育出转基因抗虫耐除草剂玉米转化体ND207和CC-2:赖锦盛教授带领团队培育的ND207和CC-2两个转化体均获得国家生产应用安全证书。并利用ND207和CC-2已经选育出21个玉米新品种,其中2个成为我国首批转基因产业化试点推广种植品种。后续转基因玉米产业化放开后,一系列品种将得到大规模产业应用。
4、开发出智能核不育制种技术:赖锦盛教授带领团队开发的智能核不育制种技术是玉米杂交制种的重要创新,已获中国和美国发明专利授权,可大规模扩繁非转基因且雄性不育的母本,可以降低制种成本,提高制种产量,提升杂交种的纯度,目前利用该技术扩繁的不育系已在西北进行示范制种。
全国创新争先奖由中国科协、科技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务院国资委共同主办,表彰在基础研究和前沿探索、重大装备和工程攻关、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社会服务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全国创新争先奖每三年评选一次,本届为第三届,共有7个团队获全国创新争先奖牌、26名同志获全国创新争先奖章、251名同志获全国创新争先奖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