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访北京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获得者刘杰:尽职、学习、反思、创新
近日,北京高校第十二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以下简称“青教赛”)成绩揭晓,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青年教师刘杰副教授荣获工科类一等奖,同时斩获最佳教案奖、最佳现场展示奖和最受学生欢迎奖三个单项奖;作为指导老师,李保云教授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刘杰老师接受专访,并分享了自己参赛的心路历程和收获。从去年9月份学院启动“青教赛”宣传和选拔工作,直到今年6月份“青教赛”圆满落幕,整个备赛过程前后持续了9个多月的时间。在这漫长的备赛过程中,既充满了紧张与艰辛,也满载了激情与欣喜。对一个青年教师而言,是一个难得的锤炼与提高的过程。
此次参加青教赛,您最大的感受和收获是什么?
刘杰:从参加学院的选拔,到参加学校的选拔赛,再到专业的集训和最终北京市比赛的完成,这一路走来,面对的是各个高校、各个学科众多优秀选手的同场竞技,这也使我有非常多的机会与不同学科领域的老师进行深度交流,向他们学习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并从中快速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在整个备赛过程中,我感受最多的是学校和学院领导的关怀、支持与鼓励,工会和学院的精心策划与全程参与,体会到的是教学专家和指导老师们,特别是李保云老师,对我细致入微的辅导和他们先进的教学理念、丰富的教学经验所带给我的启迪,同时还有许多同学的热心帮助和幕后参与。可以说,在我身后是一个强大的团队,正是这种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赋予了我勇于完善自我、挑战自我和超越自我的坚强决心,使我在9个多月的备赛过程中,不断地提高和完善自己的教学能力,提升个人专业素养,强化个人的口才、表现力和感染力,最终保证我顺利完成备赛和参赛的全过程。在此,感谢给予我无私帮助和支持的每一位专家、领导和同学!今天的成绩,是学校、学院各部门的通力合作和共同努力的结果。经历了此次青教赛,对于我个人来说是一个蜕变的过程,使我更加有信心面对未来的教学工作,也更加有决心去解决未来工作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挑战和难题。相信今天的每一份付出和每一个进步,都是为了见证明天更好的自己!
您参赛的课程是《植物育种原理》,您认为讲好这门课程,首先要做的是什么?
刘杰:《植物育种原理》讲授植物新品种培育的基本理论和核心技术。谈到新品种的培育,大家首先联想到的一定是我国农业的发展和国家的粮食安全。从这一角度来说,《植物育种原理》不仅仅是一门农学专业课,它是关乎国家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学科内容,是包含了现代农业技术发展和植物新品种培育先进理念的专业领域。讲好这样一门课程,最为重要的就是要认识到这一课程的重要性。首先,要与同学们进行充分的思想交流,让学生从宏观角度充分意识到这一门课程所涉及的专业知识对于我国农业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意义,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这门课程所要肩负的光荣使命和社会责任感。只有树立了这样一种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思想的高度,才能让学生在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中充满热情和主动性,从而使枯燥的专业知识变得更加生动、更加有思想。换句话说,要先把课程学习的意义提炼出来,把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建立起来,才会让理论知识不晦涩、不乏味,变得有趣、有料。以参加青教赛为例,各个学校选送的参赛课程内容十分丰富,形式也多种多样,而《植物育种原理》是其中为数不多的农业类学科参赛课程。但由于《植物育种原理》课程所讲授的内容与国家粮食安全发展战略息息相关,中间涉及了众多育种家无私奉献的典型案例,在场的评委老师和同学们都对这门课程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关注度很高。在此基础上,把《植物育种原理》这门课程讲好就显得顺理成章和水到渠成了。在比赛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来自不同领域、不同学科的老师和同学们对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我国农业在国际上的地位等问题都非常地关注和关心,我作为农业领域的一名科研工作者,作为农业大学的农学专业授课老师,感到非常自豪。
青教赛的备赛和参赛与平时工作中的备课、授课有怎样的区别与联系?
刘杰:北京市举办青教赛的初衷,也是通过这样的竞技过程来锻炼青年教师的教学技巧和教学基本功,最终目的还是为了使青年教师的日常教学水平得到提高。在备赛和参赛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青教赛各项比赛环节的设置都是针对我们日常备课、授课的高度浓缩的实战演练。例如,青教赛中需要提交的教案就是我们平时上课所用的教案,是课程的授课计划和整体设计。从教案中能够反映出我们的授课思路和对课程的整体知识框架的把控。通过青教赛教案的编写,我对所授课程的知识体系和教学思路重新进行了梳理和思考,使我对所授课程的熟悉程度和整体把控力有了进一步提高,非常有助于平时的教学工作。再比如,青教赛的现场演示环节比拼非常激烈,考验的就是我们如何快速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如何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地展现我们所讲授的知识点,以及如何成功调动现场的气氛和听众的积极性。这些技巧都是我们平时授课所需要的,是实现更好的授课效果的必要工具。青教赛就是青年教师的实弹演练场,为我们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提供了非常重要的锻炼机会。当然,青教赛和我们平时的备课、授课还是有一些差别:在比赛中,我们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充分施展各种教学技能,从技能表现中体现教学的内涵和基本功底;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需要的是在潜移默化中感化学生,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使学生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与比赛相比,日常的备课和教学过程显得更为复杂,更为多变,需要更加认真地对待。青教赛是一个演练和比武的过程,而认真对待日常的每一次备课和授课,才能真正体现我们教学技巧的实际价值。我为自己设立了目标:经历了这次集中训练,再加以长期的教学实践和探索,未来能够真正讲好一门课程!
在荣获总成绩一等奖的同时,您还斩获了多个单项奖,其中就包括最受学生欢迎奖。您能否谈一谈老师在讲好一门课程时,如何获得学生的支持和欢迎?
刘杰:讲好一门课程,前提就是学生的支持、欢迎和接受,因为学习的主体不是老师,而是学生。老师讲再好,如果学生不接纳,那也只能“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然去而不复念也”,不能达不到传道、授业的真正目的。以本次青教赛为例,我们进行课程展示的对象是来自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学生,很多同学都没有植物育种相关的背景知识。在这种情况下,想要让同学们听懂讲授课程的理论知识点,得到他们的支持和欢迎,就需要一定的技巧。我个人从中得到几点启发,供参考。首先,在授课中需要加入丰富的故事与案例,通过这些形象的案例,一步步引导出相关的专业知识点,使学生更易于接受;其次,要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去进行零距离授课,这便于通过学生的表情和注意力的变化来判断授课效果和授课节奏,并适时调整,能够把握住学生的兴趣点;再次,要借助各种形象的教具、组织多种形式的讨论,目的是为调动学生的互动,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最后,善于和学生进行交流,先做学生的朋友和倾听者,再与学生共同学习和进步。总而言之,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审视自己的授课全过程,就会从中发现意想不到的新问题,进而对这些问题进行改进,实现与学生更好地交流。
能否分享一下您的教学座右铭?
刘杰:我的座右铭是“尽职、学习、反思、创新”,这是我为自己设立的不同职业阶段所需要努力的方向和达到的目标。首先,是尽职。这是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必须要达到的初级目标,是对本职工作和学生的负责任的态度。其次,是学习。我们正处在一个知识大爆发的时代,新的知识、新的思想日新月异、层出不穷。我们必须要始终保持一个积极、主动学习的良好态度,不断接受新鲜事物和新的先进思想,才能紧跟时代步伐而不被抛弃,同时也保证我们向学生传授的知识不落伍。第三点,是反思。这是一个更高的境界。我们青年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一定会面临各种问题,与学生的交流中也会出现各种情况。这时,能否谦虚和认真地进行反思并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不断地反思,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常改常新。最后,是创新。不管是教学,还是科研,都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只有不断创新,才会有新的发展。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希望自己能够以科研带动教学、以教学促进科研,始终保持进步与创新的学术态度,并紧跟学科发展的国际前沿。只有在科研和创新的道路上走稳、走好,才能带来更有深度、更有广度、更有内涵的大学课程;也只有在科研和教学中不断创新,才能使我们青年教师更加贴合我们学校“全面建成中国特色、农业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目标和发展理念,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自我超越。
责任编辑:李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