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榜样的力量丨中国农业大学优秀共产党员——高游慧
高游慧,女,河南开封人,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生物质工程专业2019级博士,现任生物质工程中心研究生党支部书记。曾获中国农业大学“社会服务卓越贡献奖”、学业二等奖学金、社会实践“优秀照片奖”、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京市三等奖、全国农科学子华北片区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等。
全心全意为群众,认真负责做党建
2019年9月至今,她担任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生物质工程研究中心研究生党支部书记。在任期间,她认真完成上级党委的任务,积极组织支部活动,做好党员发展、党员教育等工作,做好党委与支部党员、党支部与团支部之间的衔接。为做好支部成员的思想教育,组织党员共同学习党章,观看《我与我的祖国》、《大地讲堂》,讲授主题为“如何发挥党员先锋带头作用”的党课,多形式多样化开展支部活动。疫情期间,组织支部成员观看“高校党组织战‘疫’示范微党课”、《巍巍天山 中国新疆反恐记忆》记纪录片,调动党员录制云端宣讲等,还利用直播的方式为本科生和硕士新生分享社会实践经验等。
扎根一线,服务三农
2018年至2020年,她一直坚持着自己最初的方向,扎根山西灵丘,做好科研及社会服务工作,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农户解决实际问题,助力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期间,她参与了灵丘县脱贫攻坚扶贫工作、《北泉村史》写作、连续参加两届“车河国际有机农业论坛”志愿者服务,组织编写《灵丘县脱贫攻坚工程事迹记述》,为灵丘脱贫攻坚奉献力量。此外,她还参与农学院红色“1+1”、“百名博士老区行”等活动,为农民开展农业生产技术培训等。
两年来,她从刚开始听不懂灵丘方言,到现在比对灵丘的熟悉程度高于自己家乡,在这个过程当中通过积极主动的入户调研,了解农民的真正需求,再结合自己的农学专业知识背景,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问题。她表示做社会服务的这段时间,收获最大的就是自己。比如:“与农民沟通能力不断提高,解决困难的能力不断提高,写作能力也在不断地提升,心态从被动逐渐转化为主动,越来越乐观,越来越觉得自己的付出更加有意义。从刚开始急躁迫切地想为当地带去帮助,到慢慢地沉淀、转变、去发现当地的真正需求。其实农民不在乎技术的前沿性或先进性,他们需要的是更好的更适宜的种植管理技术。”
抗击疫情,助力春耕
疫情期间,她也积极为当地春耕生产助力。她将实验室农用酵素防治病虫害技术应用在小麦、辣椒、树苗等作物上,教村民制作农用酵素以及教他们农用酵素的使用及注意事项。为保证春耕正常开展,她参与到小麦防病、辣椒移栽、树苗销售等工作中。河南是我国的粮仓,但是每到小麦抽穗期小麦白粉病、赤霉病等病害就成为政府和农民头疼的难题。疫情期间,她在家中收集厨余垃圾制作农用酵素,在小麦田中试验酵素防治白粉病、赤霉病的效果,利用农用酵素防治树苗易发生的腐烂病和黑斑病。还号召村里的叔叔阿姨们收集废弃果蔬、厨余垃圾等制作农用酵素,并教他们怎么用农用酵素及酵素发酵的注意事项。在此过程中,她发现村民对科学技术非常肯定和认同,并且接受快、行动迅速,这更加坚定了她的信心,认真的指导村民科学种植,用实验室的研究成果为春耕奉献了力量。
创新创业,科研助力生产
在2018年至2019年社会服务的工作基础上,她发现农业生产中的问题,于2019年在学校创新创业老师及项目指导老师胡跃高、王小芬、陈源泉的共同指导下,成为还乡-有机农业生产技术服务解决方案”项目负责人,项目针对有机农业现存的技术服务短缺问题,结合她校在有机农业多年的研究和实践成果,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在全国农科学子华北片区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三等奖。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级初赛中获得银奖,顺利进入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京市赛区,并荣获北京市三等奖、中国农业大学创新创业二等奖学金。她通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为农民解决生产问题,又通过创新创业的方式将科研转化为生产力,真正做到助力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
责任编辑:张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