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实践】座谈把握扶贫信息,实践入洞探索水源——记招柏见闻录小队一日之行

发布日期2017-07-21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农学院

 

 

2017年717日上午,招柏见闻录小队来到落水河乡政府,政府领导王乡长、张书记和韩主任对我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向我们详细地讲解了招柏村的发展情况。

他们首先向我们介绍了落水河乡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又从水资源情况、异地搬迁情况和扶贫产业发展情况三方面,对扶贫情况做了详细介绍。

第一项,水资源匮乏。招柏村旱作面积广,水资源极度匮乏,村里曾三次打井但均以失败告终,正在筹备的第四次打井计划也无法保证成功。目前,村民的饮用水和灌溉用水虽已经过净化,但污染指标扔不达标。第二项,易地搬迁。该项目共涉及招柏村150户341人,政府除了为搬迁户提供住房外,还有额外的财政补贴和后续的就业扶持跟进。但仍有许多百姓因为各种原因,如不满足现有补贴、不习惯城镇生活等,不愿意配合政府的异地搬迁工作。第三项,扶贫产业。招柏村大力发展枣树集体经济,通过公司经营老百姓入股的模式集中资源,突破扶贫困境。对于其他村、镇,也有诸如“光伏计划”、“一加十养殖计划”等相应的扶贫措施。

最后,王乡长嘱咐我们扶贫要先扶志,治贫要先治愚。只有充分调动老百姓的积极性,扶贫工作才能顺利开展。

张书记招待我们在当地的乡村饭店吃过午饭后,我们动身前往招柏村。在招柏村,我们首先与村委领导展开座谈并填写村级调研问卷,详细了解了村庄基础设施、社会服务、劳动力流动、经济、医疗等基本情况,以及村民参与村级管理现状、农户获得政府补贴情况和村级扶贫资源获得情况。

根据上午的访谈,我们了解到招柏村的用水问题严峻,村里只有一个污染指数不达标的水池。虽然被告知蓄水池隐藏在一条幽深狭长的隧道中,但我们决定克服困难,前往水源地一探究竟。

    沿铁路两侧的行道,我们六人一列,由张书记和周书记带队前往目的地。在火车隧道的中间地带,我们终于找到了隧道洞口。在洞口附近就能明显的感受到洞内与隧道内的温度差,冷风呼啸而出,咄咄逼人。隧道入口是一个铺满了湿滑碎石子的陡坡,坡上还堆满了已经硬化覆盖着一层煤灰的水泥袋。继续深入,四周的岩壁冷的像北京12月刚结的寒冰,一股股乳白色的液体顺着岩壁流下,结成硬币大小的白色乳石。隧道左侧完全被绵长的水池占据,在一些路段,我们只能在不到五十公分的路面上摸索前行。

翻过最后一个陡坡,我们终于看到了村民们赖以为生的水池。火车经过撒下的煤灰覆盖了水源地岸上的地面,我们能清楚地看到水池深处有一大块一大块的黑渍。环境恶劣如斯,但村民们生活用水水源地却就是这里。回程不再有去时的欢快,惟愿招柏村的下一口井,能顺利打通。

   从火车隧道走出,我们径直扎进村子里。一路走过,村民的房子都是用黄土与干草堆成,久经风霜的木门上写满了贫穷。明天我们就要正式住进村子里与村民们面对面谈心了,希望能为脱贫攻坚,为招柏村340户村民尽一份绵薄之力。

   傍晚,村里派人把我们送回住所,一天的实践就此画上句号

招柏见闻录小队 来稿

责任编辑 邴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