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认证师生谈(三)

发布日期2016-12-30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农学院

专访副校长王涛:民族使命的强感召

专业认证最重要最突出的意义其实是对学生而言的,不是对专业,不是对学院,也不是对学校。高校办学的首要任务就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努力将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样才能完成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而对学校和专业来讲,专业认证就是一次改进工作,改进工作的目的也是以学生成才为本。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体,是成才的主体,也是以人为本的主体。作为主体就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一定要思考作为当代的大学生,自己的使命是什么?这一代人的使命又到底是什么?社会和时代的需求就是青年人价值的体现。我们的学生要有强烈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不能懵懵懂懂地跟着时代的潮流,在定位自己是谁的时候,一定要从共和国发展的大事去思考,共和国的大事就是民族的伟大复兴,要知道四个现代化的实现与你们这一代人密切相关。距离第二个百年计划的实现还有三十三年,在逐步实现的进程中,你们就是主力,所以你们一定要为完成这个使命而努力学习,艰苦奋斗高校办学也有自己的使命,那就是为了培养你们成才而努力地把教书育人工作做好。学校根据国家和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而优化了培养模式,对同学们思考自身的发展又何尝没有借鉴意义呢?从农学专业来讲,作为一名农学院的学生,中国农业产业的现代化就是同学们的责任,要积极思考自己能在这其间贡献什么,这样你就知道自己应该学习什么,怎么去学,以后又该怎么去应用。国家和民族需要你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要勇敢地承担起这份沉甸甸的责任。切忌没有目标地生活,一定要有作为实现农业现代化主人翁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感,这样你们才能真正的成人成才。

 

专访院党委书记曲瑛德:思想观念的转折点

对于学生应该如何适应我想我就有更多的话了首先,我希望我们的学生们一定要有主动成才、勇于成才的意识。对于我院培养的本科生,未来应该成为行业精英,领军人才,这是我们的培养目标和期望所以,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担当、发愤图强这些精气神应该在我们的孩子们身上看到。但是,很遗憾的是,去年和今年我听了不少老师的课,我发现很多同学即使书记在场的情况下还是看手机、“小差”的不乏人在,当然也有老师授课的吸引力问题,不过时间如此浪费了,真的可惜,不要毕业了“老大徒伤悲”。第二,要改变一些自己的学习模式和思维方式。大家从高中以前基础教育过来的,习惯了满堂灌的灌输方式,不善于质疑、不善于提问、更不善言思辨,更不太善于规则性的思辨性讨论,我很少看到这些。我听的课堂中,几乎没有见到学生主动提问的,下课后也鲜有学生围着老师问问题,交流思想。你想,你不问,老师是不是就以为你全懂了呢?所以教和学必须双向互动,特别是学生应该更加积极主动,要有主体意识、主人意识、核心意识,“我的课堂我做主”,青年人的朝气、勇气、神气在课堂上应该无限的发挥,让年轻人的“气场”笼罩住老师,自然老师就会加入到年轻人当中来。我想唯有如此,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在最为重要的课堂教学、知识传授环节才能落地生根。第三、学生要主动参与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来,特别是制度设计和质量监控机制等等方面。我们设想,下学期要成立个学生咨询委员会,作为学院工作体系架构中的当然部分,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院相关学生的各项工作中要有学生的声音,更要有学生的参与。各个学生组织,班级、团支部、党支部、学生会、团委、新闻中心、志愿者支队乃至运动队等等,都应该主动请缨,围绕立德树人和人才培养这个中心任务主动设计工作、谋划项目。

总而言之,或许专业认证带给我们最重要的意义在于,这是一场需要我们全体学院领导、全体老师和全体学生都要进行转变观念、更新思想、落实行动的“大会战”,而且,这个战役将会持续很长时间,战役能否取胜,取决于每一个人,这个过程中没有旁观者,没有过客,无论之于现在还是未来。

整理 王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