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总论”课程教材编写会议召开

发布日期2016-12-26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农学院

  

   

   

  1224日,农学院胡跃高教授在农学楼236会议室主持召开了“农业总论”课程教材编写会议,来自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河南农业大学、山西农业大学、江西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新疆农业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的17位专家学者参加。

  会议开始,胡跃高教授对各位参会老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农业总论/农业原理”课程自1996年在我校开设以来,作为基础通识课,为本科生了解农业历史与现实,认识农业发展的基本原理,把握世界与中国农业发展趋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并在河南农业大学、山西农业大学、江西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等兄弟院校带动了类似课程的开展。自今年秋季学期起,学校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全校本科生开设了十门核心通识课程,“农业总论”作为其中之一,得到了学校教务处的大力支持。最近一版课程教材《农业发展原理》出版已经11年之久,亟需编写新版教材以适应新的人才培养需要,希望参会的专家学者能分享研究和教学经验,为新版教材的编写提出宝贵意见。

   黄国勤教授介绍了江西农业大学的农业总论课程开设情况,建议新版教材要面向全校通识课需要,可考虑结合网络课程;山西农业大学的王宏富教授认为在教材编写要注意宏观性和理论联系实际,董琦副教授分享了本科生教学经验及问卷调研情况,建议从农业的功能,产业化,供给调配,经营管理定位等角度考虑新版教材编写;赵全志教授介绍了河南农业大学的农业总论开设情况,认为要微观与宏观结合,系统与局部的结合,原理与实用结合,教授与讨论相结合,建议新教材要面向深化农业改革、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农业科研人员转型和最新的农业科技政策,进行归纳提升;内蒙古农业大学的赵宝平副教授建议在教材中增加案例分析,增加解释原理的框架图,增强全书的系统性、逻辑性,方便学生自学;沈阳农业大学的齐华教授认为要把握国家农业趋势,准确认识传统农业及其走向,把握中国农业的特点,争取跨越式发展;清华大学的宋丽丽从环境和农业的关系角度出发,对农业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探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冯永忠教授结合该校的开课经验,建议集成十个案例,配套教材,并做好章节与课时的吻合;郑伟教授结合新疆的农业特点,阐述了对教材中农牧结合、草田轮作和农业比较效益等方面内容的认识;华南农业大学的王小龙副教授就农业现状、政策、原理、前沿等内容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提出可结合当前的MOOK等开展网上课程。我校农学院曾昭海副教授就最近开展的专业认证情况进行了介绍,强调研究型大学要把握政策要求,把教学特别是本科生教学作为工作的重点,着力将“农业总论”打造成农业高校中的精品课程,还对教材内容提出了一些具体意见。最后胡跃高教授进行了总结发言,对教材编写大纲进行了介绍,并阐述了自己对农业宏观认识和发展方向的理论思考。下午,与会专家学者对教材内容编排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讨论,并进行了编写任务分工。

  今年恰逢“农业总论”课程开设20周年,近日我院又率先成为全国农学专业认证的试点,强调要将人才培养作为高校办学的根本任务。相信在新的发展形势下,依靠学校、学院的大力支持,“农业总论”的课程建设和教材编写会更上一层楼,为培养优秀农业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