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学】关于举办“强农杯”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第四届创新竞赛院赛的通知 | |||||||
|
|||||||
各位同学: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更好地凝聚“强国先强农,农大作先锋”的共识和行动,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创新超越发展,提高青年学生创新创业思维能力,汇聚磅礴青春力量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出“强国强农”的时代强音,特举办“强农杯”中国农业大学第四届创新创业大赛,农学院创新竞赛院赛事宜通知如下。 一、竞赛主题 强国强农赓续稼穑情 青春建功奋进新时代 二、竞赛总体安排 第四届创新创业大赛赛道按照“2+6+4”进行组织设计。“2”代表竞赛类别,包括创新竞赛与创业竞赛;“6”代表赛道类别,包括3个创新赛道和3个创业赛道,“4”代表同期举办的专项赛和专项活动。项目参赛团队根据竞赛章程相应要求,同一项目在同一竞赛类别下只能选择一个符合要求的赛道参赛,专项赛及专项活动不受限。学院仅负责推荐项目负责人学籍为本院的参赛项目。 三、赛道对象及参赛要求 创新竞赛包括自然科学论文赛道、社会科学作品赛道、科技发明制作赛道。 凡在大赛报名截止日期以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在校本科生、硕士研究生(不含在职研究生)都可申报参赛,其中自然科学论文赛道仅限本科生申报。本校硕博连读生(直博生)前两年可以按硕士生学历申报作品。本硕博连读生,按照四年、二年分别对应本、硕申报,后续则不可申报。团队学生人数不超过10人,每个团队的指导教师不超过3名,每位教师可指导创新竞赛项目不超过2项。 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大赛报名截止日期前两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者社会实践活动成果,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国际竞赛中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奖励成果(含本竞赛主办单位参与举办的其它全国性竞赛的获奖作品)等均不在申报范围之列。参赛作品可分为个人作品和集体作品。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2人;凡作者超过3人的项目或者不超过3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集体作品的作者必须均为学生。(详见附件1) 报名须提交科研范式的作品申报书(PDF版)、参赛作品(科技发明制作提供文字介绍)、项目信息汇总表、指导教师信息确认函等材料(详见附件1),可以选择性提交1分钟的项目介绍视频。 评审要点方面,综合考虑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现实意义等方面因素。其中,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侧重考核基础学科学术探索的前沿性和学术性,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侧重考核与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难点问题的结合程度和前瞻意义,科技发明制作侧重考核作品的应用价值和转化前景(参考附件3)。 1.自然科学论文赛道 自然科学论文赛道仅限本科生参加。申报参赛的作品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学科类别包含能源化工(包括能源、材料、石油、化学、化工、生态、环保等)、机械控制(包括机械、仪器仪表、自动化控制、工程、交通、建筑等)、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电信、通讯、电子等)、生命科学(包括生物、农学、药学、医学、健康、卫生、食品等)、数理(包括数学、物理、地球与空间科学等)等。 2.社会科学作品赛道 社会科学作品赛道分为本科生组和硕士生组,以团队中最高学历判断所属组别。申报参赛的作品为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支持围绕发展成就、文明文化、美丽中国、民生福祉、中国之治等5个组别形成社会调查报告(参考附件2)。 3.科技发明制作赛道 科技发明制作赛道分为本科生组和硕士生组,以团队中最高学历判断所属组别。参赛作品分为A、B两类:A类,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投入较少、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 创业竞赛、专项赛及专项活动安排另行通知。 四、赛程安排 1.报名阶段(即日起至3月6日17:00):各团队按照竞赛要求对参赛项目进行完善,将附件4于3月6日17:00前发送至cabksb2022@163.com,邮件主题及附件命名为“负责人姓名+项目名称”,收到邮件回复即为报名成功。 2.院赛阶段(3月8日-3月13日):农学院按照组委会分配的名额以专家函评的形式进行选拔推荐。 3.校赛初赛阶段(3月14日-3月17日):组委会对进入校赛的项目进行资格审查并聘请相关评委专家对参赛作品进行评审,排名前20%的作品进入决赛阶段,排名前20-40%的项目拟授为三等奖,排名最后60%的项目作品直接淘汰。 4.校赛决赛阶段(3月18日-3月20日):由主办单位组织评审专家对进入决赛的作品进行现场答辩产生各赛道的特等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同时确定“青创北京”2023年“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主体赛推荐项目。 创业竞赛、专项赛及专项活动赛程依据相关通知另行安排。 五、奖励措施 (一)竞赛设学院团体奖(冠军、亚军、季军)、优秀组织奖,作品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指导教师设优秀指导教师。 (二)本届大赛作为“挑战杯”与“互联网+”大赛的选拔途径,往届“挑战杯”与“互联网+”北京赛区二等奖及以上项目可直接参加市赛推荐项目选拔,不需要参加本届“强农杯”大赛。符合要求的创新竞赛项目于3月15日前将报名材料发送至邮箱caukjcx@126.com,将与“强农杯”创新竞赛决赛优胜项目一同进行函评选拔确定市赛推荐项目。 (三)学校现有配套政策:《中国农业大学教育教学奖励办法(2020年修订)》(中农大教字〔2020〕4号),《中国农业大学推荐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实施办法(2020年修订)》(中农大教字〔2021〕1号)等。 六、联系方式 有意向参赛的团队可从即日起开始筹备并积极参加院赛,由团队负责人扫描下方二维码入群,便于开展赛事组织工作,如二维码过期无法添加,请加微信群负责人员的微信-Nnn88-,备注“学院+姓名”,通过验证后,将由负责人员拉进群聊。 联系人:王雯 联系邮箱:caunxytw@163.com 办公地点:农学楼401办公室 共青团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委员会 2023年3月2日 |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