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我院“化繁为简”和“见稻伯乐”项目在“青创北京”2022年“挑战杯”首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主赛道中荣获金奖 | |||||||
|
|||||||
近日,“青创北京”2022年“挑战杯”首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主赛道答辩结束,我院《“化”繁为简——中国新型植棉方式引领者》和《见稻伯乐——中国稻种资源开拓者》项目在“青创北京”2022年“挑战杯”首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主赛道中荣获金奖。 “化繁为简”项目团队,围绕国家棉花产业现代化重大需求,针对我国棉花人工打顶成本高、机采棉脱叶效果差等急需解决的瓶颈问题,以轻简节本、提质增效为目的,开展了棉花化学封顶塑型和脱叶催熟关键技术研究,突破了整枝、打顶等长期依赖人工的困境,攻克了高密高产条件下脱叶催熟难等“卡脖子”难题。团队扎根新疆等主产棉区,开展科技助农服务,推动棉花提质增效,助力棉区乡村振兴,用实际行动践行“强棉兴农,强棉报国”的初心与使命。目前技术推广覆盖我国三大棉区的45县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00余团场,累计举办各级各类培训班50多场次,培训农技人员和农民4000多人次。 “化繁为简”团队由我校本硕博多名学生组成,团队负责人为我院化控中心硕士研究生耿吉嘉,团队成员还包括李可心、于可可、王玉坤、李敏、王瑶、郑蕾、马春敏、孔艺轩、苏金龙。指导教师为农学院作物化控研究中心杜明伟副教授、张明才教授和植物保护学院姜临建副教授。 见“稻”伯乐作为中国水稻育种行业的源动力,是种子产业链的核心也是中国稻种资源的开拓者。见“稻”伯乐团队联合“中农粮芯”团队,创制3万份全球最大、唯一纯天然水稻种质进阶RGB PLUS,独创高效基因识别模型算法Ho-LAMap,自主搭建一款分子设计育种平台ODB,可便捷高效地进行优异基因识别、组合设计和选配,降低分子育种的整体技术门槛,让育种就像乐高一样简单。 见“稻”伯乐团队由我校本硕博多名学生组成,团队负责人为我院本科生王浩桢,团队成员还包括张雨琪、张全、刘睿琦、刘恩宏、李芷萱等多人。指导老师为农学院水稻研究中心张战营副教授、祝晓阳博士后、张洪亮教授。
供稿:“化”繁为简项目团队 见“稻”伯乐项目团队 谢婷婷 责任编辑:赵雪晴 |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