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玉米研究中心联合党支部共同观看红色影片《悬崖之上》 | |||||||
|
|||||||
5月9日19:00,农学院党委组织作物基因组与生物信息学系教工党支部、玉米研究中心四个研究生党支部、玉米研究中心第三团支部,于华联影城(上地店)观看了讲述我党抗日斗争的影片《悬崖之上》。该片改编自全勇先的原创故事,讲述了上世纪30年代,四位曾在苏联接受特训的共产党特工组成任务小队,回国执行代号为“乌特拉”的秘密行动。由于叛徒出卖,他们从跳伞降落的第一刻起,就面临着一场立于“悬崖之上”的严峻考验,九死一生的战斗由此开始。 观看影片过程中,玉米中心党、团支部同志跟随着电影情节心起波澜,观看影片后,影厅内陷入了久久的沉默。大家内心感慨颇深,纷纷留下了感想。 玉米研究中心第一党支部刘家成说,今天的和平年代和美好生活来之不易,无数英雄先烈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因此只有建设好国家,大力发扬民主和科学的精神,才能无愧于为革命牺牲的无数先烈。历史的意义在于“记得”,它不仅仅是事件的历史,还是精神的历史。相信这样的故事能够广泛传播,接通历史,唤醒精神,融合文化,让更多人在历史与现实、现代与未来中获得前行的精神动力。今天,我们青年一代也肩负着重大的责任,仍需艰苦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玉米研究中心第二党支部郭婷表示,影片中的行动代号是“乌特拉”,这个词汇来自俄语,意为黎明。影片的背景是漫长的白色恐怖、731内惨绝人寰的活体实验、伪满警察厅里的酷刑。看影片的时候全场跟随着情节推动,一波三折,时而坚定平静,时而心痛落泪。黑土地曾经灾难深重,但它的人民从未真正屈服。无数先辈身处黑暗,心向阳光,用热血消融严寒,为信仰献身,他们身处悬崖却义无反顾。哈尔滨的冰雪已经消融,英雄请安息。 玉米研究中心第三党支部徐悦彤说道,《悬崖之上》以人民史观还原时代,在整体克制的基调中营造了有情的革命话语。它接通历史,唤醒革命精神、英雄精神,表达了“悬崖之上总有光”的主题。精神需要唤醒,英雄的力量需要接续,英雄的故事需要被更多的人知晓。只有这样,它的精神才能被传承下来,获得不断前行不断反思的驱动力。今天我们享受的美好生活,是所有老一辈革命家的奋斗和牺牲换来的,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都应该铭记这段历史,更重要的是,懂得自己所肩负的责任。 玉米研究中心第四党支部刘迎说道,影片讲述了共产党同志为了心中的“乌特拉”,与敌人斗智斗勇,执行秘密行动的故事。有一种英雄始终默默无闻,他们没有那么响亮的外号,甚至连名字也不为人知。他们不求功名,不惜代价,不畏牺牲,付出鲜血甚至生命的代价才换来我们今天和平幸福的生活。作为共产党员,要铭记历史,不断前行。 玉米研究中心第三团支部书记李鑫晨表示:电影是沟通观众与历史和现实的桥梁。我们在观看影片中,完成了对不断加强的道德力度、革命精神、英雄精神的询唤。《悬崖之上》中,张宪臣、王郁、楚良、小兰、周乙是行走在悬崖之上的人,他们身处黑暗,无法与失散的儿女团聚,不能用真实的身份示人,面临着随时可能被逮捕甚至死亡的危险处境。信仰是生命中的光,照亮了冒险之旅和黑暗的前行之路,他们为了黎明的到来默默战斗,在身份暴露后勇于牺牲、舍生取义。他们是最具生命力的人,是坚持信仰的革命战士,是坚持战斗的无名英雄,用行为诠释了“最后一颗子弹留给自己”的高尚精神。 编辑:付冉 |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