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稼穑英才】国奖获得者李旭——行稳致远,进而有为 | |||||||
|
|||||||
李旭,女,汉族,中共党员,现为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遗传育种专业2019级博士生,师从何绍贞教授。2017年硕士入学以来主要围绕课题“甘薯块根发育相关基因克隆及功能分析”展开工作。目前参与发表SCI论文2篇,累计影响因子14.412。研究生期间,先后获得博士二等学业奖学金、垦丰社会服务与校园文化奉献二等奖学金、博士一等学业奖学金、国家奖学金、中国农业大学“三好学生”等奖项和荣誉称号。 成功只和自己比 关于甘薯块根发育的研究,细胞结构特征和分子机制研究较少,尚未有一条清晰的调控通路被阐明。因此入学后和导师商量决定以这一方向作为研究课题开展工作。 初入学时,怀揣着对科研生活的满腔热情,天真地以为读研究生、做研究没什么难的,但随着课题的深入开展,多次实验的失败让我逐渐感受到吃力。当同期获得重大进展而自己陷在原地停滞不前时,无力和焦虑感占领身体的每一个细胞,好像一切都毫无意义。每当这时候我都会打开一部纪录片,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看看那些饱受摧残却依旧对生活充满希望的人们,提醒自己生活里还有诗和远方。整理心情,重新出发,每个人最大的敌人只有自己。载体构建不出来那就从头找原因、体系不对那就逐步优化每一步反应条件,直到找到问题所在。了解课题、阅读文献、制定计划、整理数据、多与人交流,每一环缺一不可,保持住自己的步伐,只要今天比昨天有进步,哪怕只是一小步那也是成功。 珍惜当下,不负流年认真对待眼前的每一件事,勇于尝试,看淡结果,重在过程。我觉得自己最大的成长莫过于不再“唯结果论”。每一次成功的背后,必定伴随着无数次失败。从小时候相信只要努力就会成功,到现在相信只有努力才有可能成功,我学会了和自己妥协,更学会了享受每一次全力以赴、打怪升级的过程。 偶然的机会,我成为了农学193班辅导员,这对于内向的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很感激我的同学们能包容我配合我。我希望能用自己的一点点经验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克服成长路上的点点困难,尽快确定要为之努力的方向,牢记农大学子强农兴农的责任与担当。 静默如初,不畏将来 很幸运在硕士和博士期间一直能在甘薯重点实验室,能在何绍贞老师的团队中,和优秀的师兄师姐师弟师妹一起经历生活和实验上的喜悦与忧伤,我无比感激。感谢何老师的悉心指导,以及对我的支持和鼓励。张欢师姐在课题上给我很多的指导与建议,像姐姐一样陪伴我成长。实验室良好的氛围离不开老师们的积极引导,一个好的科研氛围对我们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感恩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提供了如此宽广的平台,能让我们有机会接触和学习到行业内的顶尖水平,有机会表现自己。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希望自己能够保持节奏,更加刻苦努力,一步一个脚印,坦然面对挫折与失败,勇敢面对未知与挑战,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