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留学基金委现代种业自主创新型人才培养项目2020年招生简章 | |||||||
|
|||||||
现代种业自主创新型人才培养项目—依托中国农业大学“双一流”建设一级学科作物科学,由农学院与美国康奈尔大学高水平导师合作,开展现代种业自主创新型人才培养项目。该项目已获国家留学基金委正式批准立项(https://news.cau.edu.cn/art/2020/1/3/art_10867_658014.html),执行期3年(2020-2022年),项目每年录取和资助5名优秀硕士研究生攻读康奈尔大学博士学位,5名优秀博士开展联合培养,本次为该项目2020年秋季招生,欢迎符合条件的硕士研究生、在读博士生积极申报。
一、招生类型、培养模式与学习费用 (一)招生类型 1、攻读康奈尔大学博士学位。 (1)学制:原则上不超过4年(48个月,其中36个月在康奈尔大学从事学习和研究,12个月在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学习和参与实践(简称“1+3博士生招生”,后同)。 (2)培养模式:采用双导师制,由中外双方导师共同指导(应明确第一导师和第二导师);完成所修课程,成绩合格,达到康奈尔大学博士学位授予标准,获得康奈尔大学博士学位。 (3)学习费用:在美国期间,国家留学基金委提供奖学金生活费(以当年CSC规定为准),包括生活、保险等费用;在康奈尔大学学费以及在国内学习费用由项目导师承担;由于课题需要,研究生的额外国际旅费由项目导师科研经费共同承担。 2、联合培养博士生(简称“2+2”博士生选拔)。 (1)学制:原则上不超过4年(48个月,其中24个月在中国农业大学学习和参与实践,24个月在康奈尔大学从事学习和研究); (2)培养模式:采用双导师制,由中美双方导师共同指导;完成所修课程,成绩合格,达到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学位授予标准,“2+2” 博士生获得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学位; (3)学习费用:在美国期间,留学基金委(CSC)提供生活津贴(以当年CSC规定为准),包括生活、保险等费用;在康奈尔大学的学费以及在中国农业大学学习的科研与助研津贴等费用,由项目导师承担;由于课题需要,研究生的额外国际旅费由中美双方导师科研经费共同承担。 (二)申请人应具备的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身心健康; (2)申请该项目的同学不得同时申报同期的其它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项目或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3)硕士研究方向为作物种质资源与基因组学、作物杂种优势与分子育种、作物种子科学与工程、作物栽培与耕作等研究方向。 (4)“1+3”博士生招生,采用对外公开招考的方式进行,符合以上1、2、3条件的应届硕士毕业生或往届生均可报名申请。 (5)“2+2” 博士生选拔,仅限中国农业大学2020级博士生和已通过硕博连读选拔的2021级博士生报名申请,同时须符合以上1、2条件。
二、申请方式和要求 (一)申请方式 邮件申请。自招生简章发布之日起,申请人可按照以下申请材料要求,将申请材料按顺序合成一个PDF文件发送邮件至邮箱(zhencai_sun@cau.edu.cn),邮件名称必须为“姓名+1+3(或者2+2)报名”。材料符合要求后将收到确认邮件。自申请开始后采用多次面试的方式录取。 (二)申请材料及要求 请将以下所有材料按顺序合成一个PDF文件发送,不接受多个文件的压缩包。 1. 现代种业自主创新型人才培养项目博士生招生/选拔报名表(按要求用中、英文双语填报);(附件2) 2. 本科和硕士学历、学位证书(应届硕士毕业生暂提交学生证,学位授予时间不晚于2020年7月31日); 3. 英语证明: (1)申请“1+3”的同学须提供两年内有效的雅思或托福成绩。雅思成绩总分不低于6.5分,口语单项成绩不低于6.0分;或托福成绩总分不低于95分,口语单项成绩不低于20分;或在国外完成硕士学位,且论文与课程语言为英语(符合康奈尔大学入学要求和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要求,详细要求请参考:
康奈尔大学: (2)申请“2+2”的同学提供等同于“1+3”申请的英语成绩,无相关成绩的须在面试过程中由外方导师考核并证明其英语水平合格。 4. 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副高级及以上(含副高)专家推荐信; 5. 硕士学位论文摘要(中、英文),其中在校生需要提交目前硕士论文科研进展中英文摘要; 6. 主要学术成果复印件(发表的论文、获奖证明、专利等),原件请在面试时提供; 7. 身份证复印件。
三、选拔原则与程序 1. 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按照个人申请、专家评审、择优录取的方式进行选拔。 2. 初审环节:申请者按照本简章规定的时间和要求报名。自申请材料符合要求之日起采取多轮面试的方式进行录取,录满为止。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组织项目管理委员会专家对申请者材料进行初审,初审合格名单将在研究生院招生信息网上公布。 3. 复试环节:①由项目办公室提交初审合格的名单至各课题组;②课题组根据报送材料确定并通知复试人选准备考核;③中外双方导师共同对进入复试的申请人进行考核,综合考核评估申请人的教育经历、学术背景及科研潜力等基本情况,并将复试成绩报送项目管理委员会,委员会研究确定录取名单,由国际合作与交流处上报国家留学基金委审核批准。 四、其它 项目联系人:孙振才,18501183996
|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