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专栏】北京市优秀毕业生——景居里 | |||||||
|
|||||||
景居里,女,汉族,1994年11月出生,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2015级直博研究生。2015年本科毕业后保送农大,师从于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的贺岩教授。在博士学习的5年内,始终秉持着农大精神,在科研路上不断学习探索,追求进步,勇于创新,努力追梦,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曾获得“博士二等学业奖学金”“孟山都奖学金”等。博士期间一直从事玉米减数分裂方面的研究,参与发表4篇SCI学术论文,其中有2篇为第一作者文章,另有三篇论文目前正在投稿中。博士期间积极参加学术交流,多次参与国内学术会议,获得“国家玉米改良中心博士生论坛学术报告二等奖”、“优秀博士毕业论文”等。此外还参与美国康奈尔大学的访问学者交流项目,毕业后被德国马克思-普朗克植物遗传育种研究所录取为博士后。
1.经历挫折,永不言弃 自从进入博士阶段以来,景居里对玉米减数分裂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专注力。她抓紧每一分每一秒,认真学习专业知识,阅读文献,努力做实验,在自己的课题上取得了不错的结果。然而,在课题顺利进展2年后,相似的论文在植物学顶级期刊上发表,结论与她的几乎完全一致,这对她来说是一个严重打击,意味着之前的辛苦付出全部化为乌有。虽然难过,但她最终还是决定勇敢的面对现实,仔细研读对手的文章,找到其中的不足之处,尝试在自己的课题中寻找不一样的亮点和突破。“感谢我的导师,在我遇到困难时始终鼓励我,并为我指引课题新的方向,让我重拾信心,坚持努力奋斗下去”。经历这个挫折,景居里锻炼出了乐观平和的心态,淡然面对挫折,对课题及减数分裂研究领域有了更深入的思考,也是另一种收获。可喜的是,她的另外两个课题进展顺利,并成功发表2篇第一作者SCI文章。
2.成功=99%的汗水+1%的灵感 前期课题的瓶颈,让景居里意识到了时间和效率的重要性,在后面的三年中,她决定抓紧时间,激发自己的潜能,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感谢实验室的朋友们,大家学习工作都非常努力,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也让我每天都充满了动力”。为弥补自己前期的不足,景居里勤奋刻苦,专注坚持,提高效率,其论文结果分别发表在了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Science,Frontier in Plant Science等国际SCI杂志上,毕业论文还被评选为“优秀博士论文”。此外,她还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参与了“第一届分子植物育种大会”,“第三届全国玉米生物学学术研讨会”等,并在国家玉米改良中心的博士生学术论坛上获得二等奖。博士期间她还参加了美国康奈尔大学的访问学者项目,在玉米减数分裂顶尖专家Wojtek Pawlowski 实验室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学术交流,不仅学习了本领域最前沿的科学技术,也认识了来自各国的优秀人才,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科研水平和国际视野。虽然2020年初遭遇了新冠疫情影响,但是景居里凭借自己扎实的学术水平和优异的表现,顺利毕业并拿到了德国马克思普朗克遗传育种研究所的博士后职位,即将在一个全新的环境开始自己热爱的减数分裂科学研究。
在中国农大读博士的这五年,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五年,感谢这段宝贵的人生经历,提高了我的能力,磨练了我的意志,增强了我的决心,让我对自我和社会有了更充分的认知。也更坚定了我将来的奋斗目标。未来的人生路上,我也会牢记校训,不忘初心,勇于创新,勇于挑战自我,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