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徐明良教授课题组在玉米调控生长与抗病平衡的遗传基础和分子机制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 |||||||
|
|||||||
2018年10月28日,中国农业大学徐明良教授课题组在Molecular Plant在线发表 “The auxin-regulated protein ZmAuxRP1 coordinates the balance between root growth and stalk-rot disease resistance in maize”研究论文,揭示了玉米调控生长与抗病平衡的遗传基础和分子机制。中国农业大学叶建荣副教授,课题组博士生钟涛、张东峰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自然环境下,植物生长面临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等复杂的外界环境。为了增强其生存能力,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植物形成一套成熟的适应机制,通过能量与物质的重新分配来调控生长与防御的平衡。众多研究揭示激素间的互作在调控生长和防御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玉米茎腐病是由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引起的一种土传性真菌性病害,是目前我国玉米生产中危害最严重的病害。本研究中,作者通过图位克隆方法获得了一个抗病QTL基因,ZmAuxRP1,它能够显著提高玉米对茎腐病的抗性,对穗粒腐病也同样有效。该基因编码一个生长素调节蛋白,位于玉米叶绿体基质中。ZmAuxRP1高表达时根生长加快,但抗性降低;表达量低时恰好相反。进一步研究发现,ZmAuxRP1促进生长素IAA的合成,但抑制次生防御物质苯并噁唑嗪酮(benzoxazinoids, BXs)的合成。IAA与BXs的生物合成具有共同的前体吲哚-3-甘油磷酸(IGP)。在正常生长条件下,ZmAuxRP1的表达量较高,IGP主要流向IAA的合成;当病原菌侵染时,ZmAuxRP1表达量显著下调,IGP主要流向BXs的合成,表现抗病;当病原菌消失时,ZmAuxRP1的表达量回复到常态,又恢复正常生长。然而,有关病原菌调控ZmAuxRP1表达,ZmAuxRP1调节IGP分配等分子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ZmAuxRP1的克隆,有助于我们了解植物激素调控生长与防御平衡的遗传基础,也为玉米抗病分子育种提供了重要资源。
国家玉米改良中心供稿
|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