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实施细则 | |||||||
|
|||||||
毕业论文(设计)是本科生教育最后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从事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的初步尝试。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对具有一定理论或实践意义的课题进行独立研究,使学生得到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根据《中国农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办法》,特制定本细则。 一、 责任与分工 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由教学副院长全面负责,教务科与各系密切配合、分工协作。 1.教务科工作职责: 1.1根据《中国农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办法》及教务处下达的任务及各项安排逐项落实到各系。 1.2汇总《中国农业大学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一览表》、《中国农业大学毕业论文(设计)统计表》报教务处。 1.3按学校毕业论文(设计)存档文件清单做好毕业论文(设计)文档资料的归档整理工作。 1.4协助教学副院长按照《中国农业大学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设计)评选办法》组织答辩,评选、推荐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及优秀指导教师。 2.各系工作职责 2.1各系由教学副系主任负责,成立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指导小组,召开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动员会,布置各项工作。 2.2负责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具体实施。组织开题、定期检查、答辩和成绩评定工作。 2.3检查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各项归档材料,将未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学生报学院。 2.4按照《中国农业大学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设计)评选办法》评选推荐本系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学生候选人参加院级答辩。 3.指导教师职责 3.1 指导教师由具有讲师及以上技术职称的教师担任。每名指导教师所指导的同一级学生数不得超过3人(园林等特殊专业不得超过6人)。 3.2在校外单位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的学生,必须由学生所在专业聘请校外单位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人员担任合作指导教师,同时确定相应的校内指导教师,校内指导教师为第一责任导师。 3.3凡承担指导毕业论文(设计)任务的教师,应本着对教学负责的态度,严肃认真地做好指导工作。在整个毕业论文(设计)过程中,认真做好选题与开题、过程指导、中期检查、论文答辩工作。不仅要负责业务指导,还应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3.4确定题目,拟定任务书,制定指导计划。指导学生完成开题报告并提出论证意见。指导学生按规范要求正确撰写毕业论文(设计),对学生答辩申请给予是否同意参加答辩的结论。 3.5按任务书的要求定期检查学生的工作进度和工作质量,及时解答和处理学生提出的有关问题。 3.6重视对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及设计方法与设计思想的指导。 3.7积极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和评定成绩,对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期间的工作表现、所撰写的毕业论文水平等作出评价。 4.对学生的基本要求 4.1按照《中国农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基本规范要求》认真完成毕业论文(设计)。 4.2要充分认识毕业论文(设计)的重要性,认真做好毕业论文(设计)前的准备工作。独立按时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不得弄虚作假,不准抄袭他人成果,否则其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以不及格计,并按照《中国农业大学学生纪律处分办法》给予处理。 4.3在设计中,要严格要求自己,树立严肃、严密、严谨的科学态度,既要虚心接受教师的指导,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独立思考,努力钻研,勤于实践,敢于创新。 4.4无论校外、校内,都要严格遵守学校和所在单位的规章制度,学生有事离校(实习单位)必须向指导教师请假。毕业论文(设计)期间,无故缺席按旷课处理;缺席时间达四分之一以上(含四分之一)者,取消答辩资格,其成绩按不及格处理。 4.5答辩后,学生应交回所有资料(包括设计任务书、设计说明书、图纸、论文、阶段资料、实验原始记录、译文、软件文档等)。 二、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安排 1.确定指导教师 植物生产类本科生在第四个学期分专业。第四学期末各专业开展学生、指导教师双向选择动员会。确定指导教师后学生即开始科研训练,即毕业论文(设计)前期工作。 2.开题 2.1每年11月份,各系完成选题及开题论证。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必须从专业培养目标出发,满足培养计划的基本要求,使学生得到比较全面的综合训练。 2.2题目尽可能结合科研和生产实践。题目的难度和份量要适当,使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工作量饱满,通过努力能完成工作任务。原则上一名学生一个题目,几名学生共同承担一个较大的课题时,必须明确每名学生独立完成的任务,使每名学生都受到较全面的训练。课题的类型可以多种多样,应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鼓励学生自选课题,使学生的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 2.3题目要注意基本技能的综合训练,对于方案设计、实验与数据处理、绘图、资料查阅和外文翻译以及计算机应用等内容综合考虑。选题力求有益于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 2.4指导教师提交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各系负责组织有关人员对题目筛选审核,必要时对题目进行论证。 2.5学生自主选题,由教学副系主任组织相关教师对选题进行评定。 2.6各系组织开题论证。开题报告是毕业论文(设计)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课题研究的依据和撰写论文的基础,也是评定毕业论文(设计)成绩的依据之一,毕业生必须认真完成。 2.7开题报告主要内容:文献综述(包括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进展)及主要参考文献;主要研究(设计)的目标内容、拟采用方法和技术路线;毕业论文(设计)进度,毕业论文(设计)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困难以及解决的途径;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所必需具备的条件(技术资料、主要仪器设备等)。 2.8取得开题资格要求:广泛研读国内外文献资料,提交一份文献综述(3000字以上),附上主要参考文献,并列出研读资料目录。 2.9开题报告论证须由不少于3名本专业教师组成的论证组进行论证,并在学生报告后提出具体意见和建议。开题报告论证通过后由论证组成员签字认可。首次未通过论证的学生,必须在三周内重新完成开题工作。 3.中期检查 3.1毕业论文(设计)中期检查由各专业组织实施,于每年4月底前完成,着重检查毕业论文(设计)的工作进度、教师指导情况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给予解决。 3.2各专业按不少于10%的比例随即抽取学生进行中期检查,未抽查到的学生须提交中期检查表。 4.答辩资格审查 毕业论文(设计)后期,各系着重组织指导教师对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规范和质量进行检查,对学生是否具备毕业答辩资格进行审查。指导教师应严格按照答辩资格的审查标准,明确是否同意其指导的学生参加答辩并评定成绩。如果指导教师认为答辩申请人不具备答辩资格,答辩申请人需按照指导教师提出的意见,对毕业论文(设计)进行重新修改,再提交答辩申请,直到符合答辩条件,方可参加答辩。 5.答辩 各系应成立答辩小组,具体负责本专业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和成绩评定。答辩工作可聘请校内外同行专家参加。 三、评分 1.毕业论文(设计)的成绩按优秀(90~100分)、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60分以下)五级评分。采用“结构分”进行成绩的综合评定。结构分由指导教师的评分、评阅人的评分和答辩评分按2:2:6结构组成,具体的评分标准按照学校制定的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评审标准、评阅人评审标准、答辩评审标准执行。答辩委员会给定综合成绩,答辩委员会有权独立评定成绩。成绩评定必须坚持标准,从严要求。各专业学生成绩应呈正态分布,评为优秀的毕业论文(设计)不超过答辩学生人数的20%。 2.答辩未通过或未参加答辩的学生可申请二次答辩。如果学生因生病或其它不可抗因素申请二次答辩,毕业论文(设计)成绩正常计算;对于一次答辩未通过者,或其它原因申请二次答辩者,二次答辩通过后毕业论文(设计)成绩按及格(60分)计。 四、毕业论文(设计)存档材料 1.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正本(内容及装订顺序:封面;任务书;摘要(含中、外文摘要及关键词;目录;正文;参考文献;附录:包括与论文有关的图表、计算机程序、运行结果等;致谢) 2.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答辩申请、指导教师评分、评阅人评分、答辩评分和最终成绩 3.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推荐表 4.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摘要 |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