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03月-1981年12月:山西农业大学畜牧系本科学习;
1982年01月-1984年08月:山西农业大学畜牧系助教,从事牧草与饲料工作;
1984年09月-1987年07月:西北农业大学饲料科学与牧草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
1987年08月-1993年12月:西北农业大学畜牧系教师,讲师,从事草地管理与牧草科学;其中1989年12月-1993年7月,西北农业大学农学系作物栽培与耕作专业博士学位学习,于1993年7月于西北农业大学获农学博士学位。
1994年01月-1995年11月:中国农业大学农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
1995年12月-1996年11月:出站后留校工作;
1996年12月-2001年08月:中国农业大学农学系副教授;
2001年09月------今:中国农业大学农学系任教,教授
2004年成立中国农业大学荒漠化研究中心,2007年7月12日正式成立中国防治荒漠化工程研究中心,任主任。
主要从事耕作学方面的教学工作。1996年开设“农业总论”/“农业发展原理”课程,2000年正式出版教材,2002年评为中国农业大学优秀教材,2005年主持该教材再版;1997年开设研究生“高级农业发展原理”;1998主持“高级耕作学”课程,后更名为“农作学”;2004年开设“三农问题与中国农业现代化”课程,2005年开设“农业科技与政策”课程,2011年开设“科学试验研究方法与学位论文写作”课程。
农业总论/农业发展原理, 1996-今,每年1-2次(本科生)
三农问题与农业现代化,2003-2011年每年1次(本科生)
农作学,隔年1次,2004,2006,2008,2010(研究生)
高级农业发展原理,隔年一次,2003,2005,2007,2009,2011,2013,2015,2017(硕士研究生)
农业科技与政策,2000-2016(推广硕士研究生)
科学实验研究与学位论文撰写,2016(推广硕士研究生)
农业系统理论与工程技术进展,隔年一次,2010,2012,2014,2016(硕士研究生)
1982年以来,从事有关饲草品种筛选、栽培生产、加工、利用技术及产业化生产体系建设方面的工作,主持国家“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农业科技攻关项目中农牧结合工程的专题与子专题,为国家农业部跨越计划项目“青刈黑麦、紫花苜蓿高产优质产业化生产技术集成试验示范”(2000-2002)首席专家,“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 (2010-2020)岗位专家,进行饲草产业化技术体系研究工作,在饲草栽培生产技术、加工调制技术、农牧结合利用技术及产业化生产基地建设、防治荒漠化工程建设、农业系统工程、大学生村官工程建设、钱学森第六次产业革命、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技术等方面具有积累。2004年以来,从事燕麦、荞麦栽培耕作领域与产业发展研究工作,同时在全球农业安全,农业区域可持续发展,有机农业理论与实践,乡村合作模式与道路等方面参与研究工作。
1.青刈黑麦、紫花苜蓿高产优质产业化生产技术集成试验示范,国家农业科技跨越计划,2000-2003,项目主持人
2.内蒙古风蚀沙化控制技术及示范,科技攻关,2001-2003,项目副主持
3.50万亩优质饲用农作物种植技术,内蒙古重大项目,2001-2003,项目主持
4.福建长富集团2003-2013企业发展战略规划,横向项目,2003,项目主持
5.青贮玉米专用品种培育与产业化示范,863计划,2002-2005,项目主持
6.北京山区富民项目—燕麦开发生产,市科委项目,2002-2003,项目主持
7.山西雁门关优良牧草引种试验研究,山西省农业厅,2004-2005,项目主持
8.国家粮食安全专项:粮田绿色覆盖技术研究,“十五”国家科技攻关,2004-2006,项目主持
9.燕麦种质资源引今与新品种培育,948项目,2005-2008,参加
10.区域农业战略规划,工程院项目,2006-2008,项目副主持
11.高级耕作学教学研究,研究生院重点项目,2007,项目主持
12.农田地表覆盖保护性关键技术研究,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2010,项目主持
13.优质燕麦生产与加工技术研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06-2010,项目主持
14.宁夏南部山区苜蓿产业能力建设,FAO,2007-2009,国内首席专家
15.北京北部地区优质燕麦、黑麦饲草生产技术示范,北京市教委,2009-2011,项目主持
16.国际荒漠化发展与防治进展考察,教育部,2009,项目主持
17.奶牛粗、精饲料NDF、ADF瘤胃降解率测定及日粮组合效应研究,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07-2010,项目主持
18.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研究,社会科学重点基金项目,2010-2012,子项目主持
19.内蒙古、宁夏、新疆荒漠化状况与原因研究,中日合作项目,2010-2012,中方项目主持人
20.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东北区栽培岗,现代农业产业体系,2011-2015,2016-2020项目主持(硕士研究生)
1、Rhizodeposition of Nitrogen and Carbon by Mungbean (Vigna radiata L.) and Its Contribution to Intercropped Oats (Avena nuda L.) 2015-03 Plos One
2、Effects of selenium (Se) fertilizer on grain yield, Se uptake and distribution in common buckwheat (Fagopyrum esculentum Moench)2015-06 Plant Soil and Environment
3、生物菌肥替代氮肥对裸燕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2015-08吉林农业科学
4、白城地区皮燕麦肥料效应与推荐施肥研究2015-06作物杂志
5、练苗期营养液浓度对黄瓜幼苗贮运质量的影响2015-05北方园艺
6、植物免疫蛋白对有机栽培番茄生长、产量、品质及抗病性的影响2015-09中国蔬菜
7、普绿通植物免疫蛋白对有机栽培彩椒的影响2015-09北方园艺
8、不同生态型柳枝稷茎秆细胞壁组成特点与降解效率的差异2015-04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9、叶面喷施硒肥对裸燕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2015-03麦类作物学报
10、豆科–燕麦间作对作物光合特性及籽粒产量的影响2015-06作物学报
11、姜英,曾昭海,杨麒生,赵杰,杨亚东,胡跃高. 植物硒吸收转化机制及生理作用研究进展[J]. 应用生态学报,2016,(12):4067-4076.
12、冯晓敏. 不同豆科作物与燕麦间作对燕麦产量、生理生态特性和根际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A]. 中国作物学会.2016年全国青年作物栽培与生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作物学会:,2016:1.
13、张凯. 农牧结合对华北平原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进展[A]. 中国农学会耕作制度分会.中国农学会耕作制度分会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中国农学会耕作制度分会:,2016:1.
14、冯晓敏,杨永,任长忠,胡跃高,曾昭海. 燕麦/大豆和燕麦/花生间作对根际土壤固氮细菌多样性与群落结构的影响[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6,(01):22-32.